日落北京城

我想象中的北京,差不多一半是火海炼狱,一半是婀娜天堂,满满都是魔幻现实主义气息。

不过北京应该是我听说次数最多的一个城市,甚至比我自己的故乡还多。这一点倒不奇怪,好比牛肉面在兰州绝不会叫兰州牛肉面,加州也找不到一家旅馆叫california hotel。从小看到大的新闻联播每天在说北京,人们谈论这个国家时也用北京代指,关键的时刻在北京定格,重要的事情在北京发生,权力的手掌在北京挥动。任何和北京有关的东西都会打上北京烙印:北京时间,北京烤鸭,北京牌香烟,老北京方便面,北京布鞋。我有个在北京出生的表妹叫燕京,大抵也是因为北京做女孩名不好听的缘故。北京更多时候则是一种文化符号:北京人在纽约,北京故事,北京杂种,北京北京,One Night In 北京,北京的冬天,北京情人,北京小妞,我爱北京天安门,北京的金山上放光芒。

当然了,还有北京欢迎你。关于这个还有一个颇有意味的小品,说是1990年在北京开亚运会的时候,在街上有一个广告牌,上面写着“北京欢迎您”,等亚运会开完了,“您”下面的“心”掉了,变成了“北京欢迎你”,又过了些日子,“你”字的“亻”又没了,变成“北京欢迎尔”了。政客,商人,艺术家,知识分子,跑龙套的,异装者,农民工,职业杀手,午夜牛郎,卖周黑鸭的小夫妻。。。不管你是什么身份,不管北京怎么称呼你,总之还是来者不拒的。各种各样的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贩卖着关于自己的一切,大多数没有立足之地,生活还很艰难,但好在每个努力打拼的人都还有自己的故事。这些故事都是北京不可或缺的,人们常常讲哪个城市是有底蕴的,我觉得底蕴就是故事,故事就是几百倍几千倍于正在发生的真实。所以北京是真实的,让人又爱又恨的真实。

虽然我没有到过北京,我爸倒是去北京打过一阵工。他每年都给我带回一些好玩的东西,印象最深刻的是个电子琴。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么精巧的东西,周围也没有人会摆弄。我只会按上面一个设置好的按钮,一按就会从头到尾播放一遍《世上只有妈妈好》,在当时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。我这厢还没把手捂热,我哥就屁颠屁颠把琴拿去学校炫耀。正如大多数故事情节一样,绑在自行车座上面摔了个啪唧烂,然后那个电子琴就从我的记忆里漏掉了。还有一年周围人都在玩小霸王学习机,我爸问我需不需要学习机来学习,我当然说要。等到年关回来,他就说忘了这个事儿,然后我爸再没有去过北京了。

所以北京还欠我一个小霸王学习机。

Tags// , ,
More Reading